防诈骗系列宣传--这些骗局专门找大学生?警方、高校紧急提醒!

  • 2021.03.24
  • 点击次数:

近日,广西大学微博发布《校园治安情况通报》。



通报指出,近期该校又发生两起学生被骗案件。其中一大二学生被自称淘宝客服以产品出现问题可三倍赔偿退款为由,诱导其进行QQ屏幕共享、银行卡转账、下载贷款软件等操作,结果被骗1.4万余元。另一大三学生在咸鱼平台上购买了一款商品,双方为避开平台收费,以私下交易转账的方式进行,结果该同学商品没收到,被骗1800元。



对此,广西大学保卫处提醒学生,不要相信所谓“客服”,不要随便将银行卡号、验证码等告诉对方,同时网购切勿脱离平台、私下交易。



多人被骗!警方紧急提醒


据广东佛山三水警方消息,3月11日,云东海派出所对辖区内的诈骗案例进行梳理,发现今年以来,云东海共发生18起针对大学生的诈骗案,其中60%的案件与“刷单返利”“购物退款”有关。


警方列举了三个案件↓↓↓


  案件一:“网络刷单返利”


2月18日,广东某高校一学生收到一条手机推送信息,称刷单能拿佣金。事主主动添加对方微信后,对方将事主拉进一个微信群。该学生根据群内老师教的操作,先赚取了约200元。之后事主被对方继续诱导刷单,对方称完成三笔优质单后会将三笔本金返还到其银行卡内。事主先后刷单5.1万元,一直未收到返还现金时才发现被骗。


  案件二:“网络购物退款”


1月26日,广东某高校一学生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称事主在淘宝买的商品出现问题,可以退款给事主。事主便添加对方QQ群,对方在群内以各种理由要求事主转账,随后事主分七次转账13.5万元给对方后发现被骗。


  案件三:“免费领取礼品”


1月17日,广东某高校一学生收到一条信息称可以免费领取手机的广告,于是添加对方提供的手机淘宝客服,接着对方以需要运费、关税、支付错误等理由要事主转账,事主扫码对方微信二维码转账5000余元后发现被骗。


除了上述的案件

在大学生中最常遇见的还有

网上兼职、网上投资、网络中奖

等各式各样的诈骗套路

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


  短信类诈骗


诈骗团伙以校讯通、交学费等名义,通过伪基站、短信群发器的工具,发送带有木马病毒的网页链接,诱骗事主打开网络连接,实现木马程序的自动安装,控制事主手机,盗取事主的个人信息,进而对事主及其熟人实施诈骗。


  录取通知书


不法分子故意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高等学历教育的区别,给考生发放录取通知书,蒙骗考生和家长,招揽生源,骗取钱财。


  助学金诈骗


骗子自称某某教育局工作人员,称有一项针对贫困学生的助学金,谎称这笔钱已经转入银行,让家长去银行通过ATM机进行转账。在转账过程中,以交纳相关费用为由骗取钱财。


  谎称孩子住院


骗子们以学校教导处老师等身份打电话给学生家长,谎称孩子刚到学校,出现了身体不适等情况住院,急需汇去医疗费,在家长慌乱的情况下,引诱受害人到银行转账汇款。


  办理手机卡


一些大学生在非正规经销商处购买电话卡后,会接到一些诈骗电话或垃圾短信。有的接到的电话内容类似资助新同学学费、生活费等为理由,骗取银行卡号密码。还有的打电话自称是教育部或校方以返还学费等为名,让学生提供卡号、密码,从而进一步实施诈骗。


  招聘兼职


部分同学想找份兼职工作,骗子针对这种情况,利用手机、互联网等媒介,传播虚假广告招聘兼职,骗取学生一定数额的押金还有保证金等。


  “校园贷”诈骗


校园贷诈骗主要有三种:


①用“免抵押、低利息”为诱饵诱导学生贷款,要求缴纳贷款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等费用;


②声称能通过培训提高综合技能,夸大培训效果,签订培训合同,诱导学生贷款支付学费;


③与兼职诈骗结合,要求学生贷款购买手机等产品做“销售代理”,贷款的利息和滞纳金很高,学生如不能如期还款,将迅速背上难以承受的债务压力。


  冒充老乡


刚入学时,新生互不相识,骗子利用这一点,装扮成新生或老乡和学生套近乎,骗取他们的信任,以代交学费为由趁机诈骗,骗走学生的财物。


  冒充老师


不法分子会在开学季假冒老师或学长,进入教室,收取班费、材料费等各种名目的费用,收完就不见踪影。


  推销陷阱


骗子所推销的物品大多与新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文具、手机、电脑等。此类推销的产品多为假冒伪劣产品。一旦售出,很难再联系上推销者,更不会有相应的售后保障。


警方提醒


1.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微信或QQ好友。


2.不要随意提供个人信息(身份证、银行卡、密码、地址、电话等),以防他人利用信息盗取财物。


3.不要轻易汇款,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应立即向老师或父母说明。


4.不要贪图小便宜,兼职时不要轻信所谓的高薪兼职及快速赚钱途径。


5.不要轻易点开陌生的短信链接。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