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2013年2月以来,上海市、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先后发生不明原因重症肺炎病例,全国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38例,10例死亡,均为散发病例,目前尚未发现病例间有流行病学关联。
一、病原学
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禽甲型流感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禽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此次报道的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该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其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pH4.0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在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目前尚不明确,根据以往经验及本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推测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二)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现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三)易感人群。目前尚无确切证据显示人类对H7N9禽流感病毒易感。现有确诊病例均为成人。
(四)高危人群 。现阶段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
三、临床表现
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
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
四、如何预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尽量不去空气不流通的场所,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保持室内清洁。
2.注意加强营养,多吃蔬菜水果,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加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3.避免接触和食用病(死)禽畜;禽肉蛋类一定要煮熟再食用;避免与校外、家庭饲养的禽类和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产生接触;出外游玩,尽量不要接触活禽等动物,特别是不要近距离接触不明野鸟,不碰病死的禽畜。
4.若出现发热、头痛、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Copyright © 曲靖师范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武装部 地址: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三江大道
邮编:655011 电话:0874-8998641